跨越鸿沟 让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起来

2021-09-13 14:32:20浏览:4701 来源:铁马金工   
核心摘要:  【专家视角】  作者:刘京海(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科技司智能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首席专家、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在OECD(国际经合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多次获得全球第一。成绩背后有许多开创性的经验,如重视校长教师队伍的培养、集团化办学、初中强校工
   【专家视角】

  作者:刘京海(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科技司“智能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首席专家、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在OECD(国际经合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多次获得全球第一。成绩背后有许多开创性的经验,如重视校长教师队伍的培养、集团化办学、初中强校工程、委托管理薄弱学校、教研制度确立和研究文化的形成。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既包括不断扩大优质学校规模,更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创建和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创新。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在全国最早推出基础教育各学科“空中课堂”的教学创新之举,借助一屏式的技术,让全市学生共享最优质的教师资源。这一举措,为大批普通学校、普通教师提供了最优质的教学范例和资源支撑,促进了广大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近期,上海将通过市区两级数字化基座建设,跨越市、区、校、师之间的鸿沟,进一步使资源流动、大数据回收分析成为可能。已经开展十多年的上海数字教材开发建设,既制定了标准,又提供了案例,汇集了多元的数字化资源,为智能化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创造了新的时空。

  信息化赋能教学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在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常态化应用,常态化应用才能产生数据,基于数据的教与学,才能提高针对性,增强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使教与学效益和品质的提升成为可能。

  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通过组建跨校优秀教师队伍,研发基于学科标准、针对学情、嵌入小工具的学程包,帮助师生们通过互动与自主建构,在分层基础上逐步走向自适应的个别化教与学。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3日 07版)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坐公交地铁出行只需1分钱

上一篇:

汽车缺芯状况何时能改善?工信部回应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