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了目标和任务。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答记者问。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生态环境部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意见》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从7个方面明确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三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四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五是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七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方面《意见》做了很多部署,生态环境部表示,《意见》在总结拓展“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十四五”新任务新要求,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实施一批标志性战役,接续攻坚、久久为功。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涉气环境问题。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管控,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南水北调等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突出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着力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建成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保障人居环境健康。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强化源头准入和环境风险管控。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
在统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生态环境部表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需要统筹部署、协同发力,在扩大环境容量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意见》从3个方面明确了生态保护的重点任务。一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二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评估,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是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构建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依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生态环境部表示,生态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意见》从7个方面明确了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点任务。一是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二是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完善生态环境资金投入机制,把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四是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一体化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五是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加强全过程监管。六是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七是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